施工管理与控制信息化—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技术革新,助力多领域工程建设高效发展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工地模式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以及公路铁路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工程建设的管理与控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在水利水电领域,以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成效显著。其中,水库防渗漏位移可视化系统通过雨量计、摄像头、水位计等多种设备,全方位采集水雨情和大坝安全数据,经 4G/5G 或有线 / 北斗卫星传输至省水利厅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水库异常状况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四季雨情管控系统则凭借超低功耗设计,借助遥测终端机和翻斗式雨量计等设备,对水库大坝变形、渗流等情况进行精准观测,一旦发现隐患,立即自动报警,有效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可视化看板智慧系统能直观展示水库的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建筑工程方面,“BIM + 智慧工地” 控制信息化模式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设工地监督管理水平。门禁管理实名制通过闸机系统,详细记录人员进出信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便于施工现场人员管理。远程信息采集及视频监控系统利用高清摄像头,实现对工地现场的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塔吊可视化及防碰撞系统则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塔吊的大臂斜角、回转、风速等数据,有效避免塔吊碰撞事故。此外,过程控制管理、环境能耗管理以及 BIM+VR、BIM+AR 等智慧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还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公路铁路交通领域,可视化智慧工地平台的数据分析管理大屏模块,定制化展示人员、设备、安全等多维度数据,为项目管理提供精准依据。人车分流门禁管理实名制系统在隧道施工中,不仅实时显示人员进出信息,还能分组统计人员数量,实现人车分流,保障施工安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可实时追踪施工人员位置,遇到突发情况时,方便及时救援。可视化监控管理系统和环境动态管理系统,分别对施工现场进行可视化监控和环境监测,一旦扬尘、噪声超标,立即远程报警并联动雾炮降尘,还能对接政府平台,助力绿色施工。中心机房管理系统则为整个智慧工地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智慧工地模式在多个领域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工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工地有望在更多领域深入应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